(资料图)
构思的新颖跟选材的角度大有关系。表现角度选择得当可以使作品显出新意,不落俗套。作者不仅要考虑到题材的意义,还要考虑到从什么角度去反映。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,面对同一客观事物,从不同的角度看,就有不同的状貌,反映一定的题材也是如此。因此,作者常要对几种角度进行比较,或从正面描绘,或作侧面剪影,或作鸟瞰式勾画,或从一点透视,力求选择最佳角度,目的是为了最鲜明地凸现形象的特征,最深刻地显示题材的本质意义。
角度的选择是为了创造文学形象的需要,体现典型的独创性。我们看一些描写战争的优秀作品,很少有作者只把眼睛盯在正面战场的交锋上,而往往是着眼于双方战前的准备、运筹帷幄、外交往来、互相试探等等,造成“山雨欲来风满楼”的临战紧迫感,刀光剑影已暗藏其中;又着眼于战后的结果、影响、双方的心理、情绪等等,战事虽停,而人物形象、激战态势、战争性质却引人思索回味。
《三国演义》中的赤壁之战、街亭之役莫不如此。俗话说,会写的写门道,不会写的写热闹,这“门道”就包括着适当的角度。《三国演义》中这些关于战争的描写,正显示了形象的独特性。
选材角度的确定,要考虑尽可能丰富题材的容量,并不因只从某个角度来反映而使题材显得浅狭单薄。例如,古华构思《芙蓉镇》,最初发端于一个寡妇平反昭雪的故事。作者曾考虑到,如果把这题材单纯写成一个妇女的命运遭际,早已屡见不鲜,且易落俗套,后来他有了一种设想:“以小山镇的青石板街为中心场地,把这个寡妇的故事穿插进一组人物当中去,拼出这些人物组成一个小社会,写他们在四个年代里的各自表演,悲欢离合,透过小社会来写大社会,来写整个走动着的大的时代”。
这个角度选择得好,不只是着眼于一个寡妇的生活经历,而是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,借胡玉音、秦书田、谷燕山等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,使人感到内容相当深厚。
又如都德的短篇小说《柏林之围》,角度新颖,别具一格。作品写巴黎被普鲁士军队围困、攻陷的过程,表现法国人民的爱国精神。但作品既不正面描述法国人民如何抵抗,更不是反映事实上的“巴黎之围”,而是通过一个瘫痪、退休的法国老军人儒弗上校在病榻上的想象,虚想出法军节节胜利前进、逼近柏林,表现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的精神。镜头的焦点集中在这个老军人的身上,把它的美好希望和虚想跟现实的悲剧交织起来。角度看来很“小”,但凝聚着在战争中法兰西民族的精神。
我们也看到有些作品没有个中心事件贯穿到底,作者在选择角度时采用了“散点透视”法,从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概括题材的容量,话剧《陈毅市长》、电影文学剧本《夕照街》都是如此。角度的选择应该根据主题和形象刻画的需要而多种多样,在这里可以见出构思的艺术匠心。
未完待续……
本号是一个传播优秀文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。阅读是一件重要的小事,关注本号,一起来读书养性、终身学习!